Home / Missioni Consolata 義大利雜誌報導伯大尼兒少家園

Missioni Consolata 義大利雜誌報導伯大尼兒少家園



未命名-1

 

Missioni Consolata 義大利雜誌文章翻潤如下:

60年來,幫助困難兒童和破碎家庭的單位,一直在台北市中心運作。

英國傳教士格拉蒂絲·艾偉德,1949 年離開中國大陸後,想在 1957 年返回,儘管已入籍成為中國人,但仍被拒絕入境。之後,她前往香港,協助大批逃離內戰的中國難民,與其他人一起創辦希望使團。

艾偉德隨後移居台灣(福爾摩沙)。

「我沒有留在香港。我又一次認為我必須採取下一步行動,去福爾摩沙。再說一次,我不知道我為什麼要去那裡,但我知道那是我必須做的。」格拉蒂絲·艾偉德後來寫道。

在台北(首都),艾偉德開始在北投租用一所停業的旅館做為暫時收容所,成立「艾偉德孤兒院」,在美國世界展望會的幫助下獲得了木柵地區的土地(1959 年)。在那裡,她開始建造一個兒童中心,名為伯大尼育幼院。

艾偉德於 1970 年 1 月 3 日去世,但她的合作者繼續進行該項目。因此,自 2010 年起更名為伯大尼兒少家園 (Bch),於 2019 年慶祝成立 60 週年並繼續運營。

 

伯大尼兒少家園空間

 

呼召

對於 格拉蒂絲·艾偉德 創立的伯大尼育幼院來說,這是個好消息。幾年前,一座新的建築已經開始施工,這也與一個新的“願景”相對應。此外,在 2020 年的頭幾個月,一個電話從台北打到地球的另一端,到達美國西雅圖的江秀圈。

他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和一個巨大的變化,但我感到很平靜。

「我正在經歷一段反思期。我五十多歲,二十年來一直在西雅圖福音華人教會(Ecc)從事家庭和兒童的牧靈工作。我不會再有同樣的二十年了服務,我想釐清我的個人使命,以免在我生命的盡頭留下遺憾。」Sharon告訴我們。

 

江秀圈院長

 

我們通過一個線上平台認識她:一張陽光明媚的臉,連眼睛都似乎在微笑。

「我一直試圖將兒童福祉和家庭關係的概念放在一起,它們非常緊密地聯繫在一起,但並不總是以整體的方式考慮。我很清楚,要做兒童教師培訓、家庭關係和衝突的父母恢復。因為世界上離婚越來越頻繁,而孩子是分居的主要受害者。」

江秀圈籍台灣,1991年幼教畢業後,有機會移居西雅圖繼續接受“教育與家庭關係”教育。然後她攻讀了同一主題的碩士學位,並開始為 Exc 工作。終於,幾年後,她獲得了同一主題的博士學位:「我從未想過要讀博士,我認為博士是聰明人讀的,我這樣做是為了通過研究加深我在該領域的工作」,她謙虛地吐露道。

然後是她台北的一位前老闆打來的電話:他要求她接管正在經歷困難時期的伯大尼兒少家園。

在西雅圖生活了三十年,丈夫是當地愛樂樂團的小提琴手,要做此選擇並不容易:

「我考慮過我的技能、我的知識,並評估我是否能勝任。我對組織一無所知。此外,伯大尼兒少家園有一座新建築,非常漂亮,這可能會讓人們認為“你很富有”,而它卻負債累累。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籌款?這些是讓我猶豫不決的最大挑戰。最後,我認為上帝感動了我:祂會和我在一起,祂會幫助我。所以即使這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,一個重大的責任,一個巨大的變化,我內心真的很平靜。我想著繼續前進,然後我們就去了台灣。」

她繼續說:「然後我了解了更多關於伯大尼的資訊,我讀到了關於創始人艾偉德的資訊。我覺得我很榮幸擔任這個職位,因為,我可以想像,這項任務對她來說非常艱鉅。她在中國大陸經歷了非常艱難的經歷。即使在台灣,當她到達時,那也是一個複雜的歷史時刻,人們沒有資源或服務,有很多孤兒,沒有資金幫助他們。」

 

歡迎家庭

伯大尼目前正在開展的事工。

主要是使用家庭模式為弱勢兒童提供家庭式安置服務。邀請夫妻居住在家園中,並歡迎四到六個有困難的孩子。有些夫妻有自己的孩子,有些沒有,因此一家最多可歡迎六個有困難的孩子。這對夫妻一名成員是有薪的,屬於伯大尼的工作人員。 

「在家庭式安置中,我們有一對基督徒夫妻,我們將一些孩子託付給他們,他們可能是從未有過家庭或父母照顧過的孩子。我對這個模型了解得越多,就越覺得這是一個完美的系統。每個家庭都生活在這個結構中,因此我們團隊的每個成員都可以快速獲得他們的支持。我們有來自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,以持續密切的方式逐一跟進案件。」

有些孩子有嚴重的殘疾:「他們在身體上和情感上都是被遺棄和虐待的孩子,還有孤兒,最慘的是被遺棄的。當有多種殘疾組合時,我們必須小心。視覺、運動、學習,其他看起來都很好,但遭受了創傷,所以他們的情緒很複雜。我們75%的孩子有特殊需求,這也意味著心理、情緒等問題是一個巨大的挑戰。”

該結構目前可容納 25 名兒童,6 個家庭,最多可容納 70 名未成年人。

「我們準備好容納更多的孩子,因為有了新結構,我們有了空間,但我們必須購買家具。」

此外,還有成本問題,因為更多的家庭意味著要支付更多的員工,除了食物和正常的運營費用。讓我想起艾偉德,上世紀30、40年代,在中國北方,她歡迎被遺棄的孩子,幾乎是每個人的母親,也沒有資金。

 

訓練和恢復

伯大尼事工的第二個方面是兒童和青少年諮詢。社工人員會親自或通過在線平台定期追蹤外部兒童和青少年到家園。

此外,對培訓來說,最重要的是對教師,尤其是小學教師進行關於兒童教牧關懷的培訓:「我們需要從小就與他們談論耶穌,這會對他們有極大地影響。」

伯大尼也是一個培訓中心,提供面對面會議的空間,包括住宿空間,也開展了一系列線上課程。

 「由於疫情,許多人已經關閉了他們的培訓,但其實需要這項服務。我們開設了一個有 300 名遠程參與者的線上教室,服務於國內和國外的不同地區。這是教師培訓的平台。課程主要是中文的,但我們也可以用英文進行。另一項培訓是提高兒童、年輕人和邊緣家庭的意識。」

再就是所謂夫妻危機中的恢復:「我們也有空間歡迎想要進修的夫妻,以期改善家庭關係。去年五月安排了一次家庭課程,但由於疫情,我們不得不推遲它。」

最後,還有一部分事工。

「我們希望成為兒童和家庭的宣教平台。我們對此有一個稱為“來”的結構區域,正如耶穌告訴我們的“到我這裡來”,跟從我。」

 

伯大尼兒少家園團體照

組織

「我們目前有 32 名員工,加上每對家父母一人。在這個組織結構之上有一個董事會,由董事長擔任主席,每三年更新一次。董事為 14 位不同背景的人、基督教組織的領袖、教授,他們都享有很高的聲譽。」

Sharon也進行了與她的個人使命相關的另一項活動。當她住在西雅圖時,她組織了一些活動,向孩子們講述聖經。 「然後疫情開始了,儘管困難重重,但我開始在線平台上與孩子們見面。當我離開西雅圖的時候,我想過結束這個活動。但是父母和孩子們希望我繼續,因為他們覺得這些相遇很珍貴。所以我也在台北繼續,把伯大尼的孩子和西雅圖的孩子聯繫起來。孩子們一起讀聖經,一個用英文,一個用中文。這給了他們一個特別的機會。我的夢想是,這些孩子有一天可能會在身心上相遇。」

所有這一切都是所謂的“兒童和家庭宣教平台”的一部分:「今天我們可以更加全球化,我們面臨著E世代,遠距離見面變得容易,人們已經習慣了,該模型易於復制 。」

 

資金和挑戰

伯大尼的資金來自許多捐助者的小額捐款。「但由於新大樓和新員工,成本大幅增加。」等待Sharon的新挑戰之一是兒童人數的增加,這一目標除了購買家具和設備外,還需提供新的負責照顧人員的報酬。 

「我希望伯大尼可以在最大容量的基礎上歡迎更多需要幫助的孩子,但主要挑戰還是疫情,這極大地限制了我們。我們未來將舉辦許多活動,但目前還不能。我想開始為成年人,還有孩子、兄弟、姐妹們開始做“復原小組”課程,最終我們在線上進行成人的復原課程。」

 

洪董事長與江院長合照

 

任務繼續

「我很榮幸能夠繼續艾偉德的使命,因為她是一位將一生奉獻給不幸孩子的女性。她資源非常有限、條件困難,但我發現她留下了美麗而強大的遺產,就像伯大尼一樣。我在這裡已經一年了,但我經常和工作人員談論她,我講她的故事,給他們勇氣。去年我們遇到麻煩的時候,我說,過去他們沒有空調,也沒有這樣的結構。希望提醒他們,上帝會預備,且祂已經做了60年,在此期間我們已幫助了一千多個孩子,祂會繼續幫助我們。」

 


 

感謝 Missioni Consolata 採訪報導伯大尼兒少家園

歡迎轉傳❣️

點此觀看 👉 Missioni Consolata 義大利雜誌報導伯大尼兒少家園


  • Share Post